第(2/3)页 莫说文人无血气。 执笔为刀亦杀敌。 林羽朝着大力低语几句。 不多时,大力便冲进大堂,将杜长史用的整套矮几搬了过来。 面对如此不遵守大堂礼仪的人,李群守刚出口一个“你”字,便又被幕僚打断。 “老爷,要不我给你找个郎中来?你下巴撞的一片铁青,看上去要破了。” 要不是有知遇之恩,幕僚现在就会奉还当初的安家费,走到大门口签上名字,从此与这个愚蠢的李大人分道扬镳。 从林羽在诉词上设下的圈套,幕僚便看明白了。 但凡刚才李郡守审案时,心里把这桩案子当回事,而不只是想交差,就能让吴博认罪服法,绝不会闹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。 “要破了吗?” 李郡守还不知道幕僚是故意扯谎,伸手摸了一把撞伤处。 还是生疼,但根本没破,他扭头狐疑地看着一脸担忧的幕僚,还以为幕僚是在担心自己的伤势,打消了怀疑幕僚故意而为之的心思。 而林大力趁着幕僚打断李郡守说话的空档,已经扛着满是笔墨纸砚的矮几,腋下还夹着坐垫,返回到了林羽的身边,将矮几轻轻放好。 “老爷,你要的东西都搬来了。” “研墨吧。” 不等粗枝大叶的林大力动手,杜长史率先蹲下身去,拿起了墨石,不紧不慢地混着水研磨起来。 他倒要瞧瞧,林先生在诉词上面,给吴博设套以后,要如何能够在半日,聚集万人前来请愿。 吴博认不认罪很重要,代表了他们请愿是合情合理。 可它却不能成为决定万人聚集的关键。 杜长史相信,林先生在这个时候题字,绝非一时心血来潮,而是另有打算。 果不其然。 当林羽铺好宣纸,一首诗跃然于纸上时,杜长史研墨的手一顿,大喝一声。 “彩!” “好诗!” 周围本就聚集着不少,在学子的带动下,前来请愿的人们。 其中有识字的,也有不识字的。 由于林羽说要赠字给第一个冲上来的学子,事不关己的众人,也没有过多的关注纸上写了何字。 直到杜长史说上面写的是诗,在场不少听闻过林羽在诗坛美名的学子们,纷纷对着第一个敢为众人先的同窗,投去羡慕的眼神。 林羽的字是好,但没被文坛大儒们承认过,那是小众的好。 第(2/3)页